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促进共同富裕,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。”如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,切实提高农民收入,是浙江的必答题。2023年3月,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《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一批典型经验》,“共富工坊”位列10个典型经验首位,向全国推广。
“共富工坊”建设有多重要?这个工坊有什么特色?带着这个问题,7月14日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赴丽水“弄潮青春行”实践服务团前往龙泉市查田镇郭春珍共富工坊,探索“共富工坊”这一致富新模式,思考其创新发展途径。
小规模创造大效益
工坊规模紧致,是由负责人住宅一楼改造而来,其中布设了十余个工位。工坊的工作氛围轻松愉快,其中的工人以老人为主,主要工作是彩铅的分装与打包。自2015年工坊成立以来,工坊累计带动留守妇女、陪读妈妈等20余人就业,年发放加工费27万余元,帮助工坊工人人均年增收1.5万元。负责人郭家珍女士也因其带动邻里创收的突出贡献,获评2021龙泉市来料加工优秀经纪人称号。
和睦邻里,共赴富裕
据工坊负责人郭家珍介绍,她腿脚不便,不便外出打工,先前只能在家中帮忙农活、家务。10年前,恰逢附近彩铅厂提出“来料加工”的项目。怀着带领邻舍朋友共同致富、解决周边留守老人无事可做的难题、缓解经济收入压力的想法,她毅然承接下了这个项目。她说,工坊工作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安排,按件计工资,这样比外出打工灵活度更高,可以更好处理工作与照顾家庭及日常耕作的关系。在她看来,邻舍们共同工作、齐心致富便是极大的满足。
政策协调,助力致富
郭春珍共富工坊是龙泉市共富工坊建设的一个缩影。它们能取得如今的成绩离不开各级部门的全力支持、积极协作。浙江省全省党建引领“共富工坊”建设现场推进会提出,将大力推进完善工坊利益联结机制,着力构建精准匹配的帮扶体系;龙泉市通过《龙泉市来料加工共富产业发展扶持政策(2022—2024年)》等一系列政策,为共富工坊的发展提供强劲的资金补助;在龙泉市委组织部协调下,镇、村干部当上了工党的“红色管家”,持续关注工坊发展状况,提供精准支持。
发挥青年才智,助力工坊成长
在与工坊负责人的交谈中我们得知,当前工坊仍面临增收幅度有限的问题。郭春珍共富工坊的工人以老人为主,文化水平相对较低,这也使得工坊生产能力相对薄弱,只能进行最为基础的加工分装。为打破困局,“弄潮青春行”实践服务团成员广泛收集资料,集思广益,建议该工坊积极利用龙泉市的各项优惠政策,对接周边企业学习相关加工技术,提升生产能力,生产更高附加值的产品,从而获得更高经济效益。
共富工坊之行告一段落,团队成员满载而归。通过这次探访,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了龙泉市当前共富工坊发展状态,对“来料加工”这一模式及其效益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,并充分运用才智为共富工坊未来的发展提供可行路径,“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”,推动乡村振兴向深发展。(倪重越)